和马伯庸御史效义山无题四首

· 薛汉
良人执戟待明光,谁与金炉共夕香。 妆镜晓寒凝蝶粉,舞衣春暖卸莺黄。 渡江桃叶应怜我,照水荷花似见郎。 太息蹇脩无复理,空思掺手为缝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 执戟:手持戟,古代士兵的装备,这里指服兵役。
  • 明光:指宫殿,这里特指皇帝的居所。
  • 金炉:金属制的香炉。
  • 蝶粉:古代妇女化妆用的粉末,这里指妆容。
  • 莺黄:指黄莺的羽毛,这里形容舞衣的颜色。
  • 渡江桃叶:指渡江时所见的桃树叶子,这里用以自喻,表达孤独无助的心情。
  • 照水荷花:指映照在水中的荷花,这里用以比喻思念的郎君。
  • 蹇脩: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这里指代命运多舛。
  • 掺手:指手挽手,这里指亲手缝制衣物。

翻译

我的丈夫手持戟在宫殿前守卫,谁与我一同在金炉旁享受晚香。 清晨的妆镜前,我的妆容凝结了蝶粉,春日暖阳下,我卸下了舞衣上的莺黄。 渡江时,桃叶似乎也在怜悯我,水中荷花仿佛映出了思念的郎君。 我叹息命运多舛,不再有人来理会,只能空想亲手为你缝制衣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妻子对远在宫中服役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良人执戟待明光”和“谁与金炉共夕香”的对比,突出了妻子的孤独与寂寞。后两句通过对妆镜和舞衣的描写,进一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妻子的日常生活和内心的哀愁。最后两句则通过“渡江桃叶”和“照水荷花”的意象,以及对“蹇脩”和“掺手”的感慨,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无限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女性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期盼。

薛汉

元温州永嘉人,字宗海。幼力学,有令誉。以青田教谕,迁诸暨州学正。泰定帝时选充国子助教卒。工诗文,尤善于鉴辨古物。有《宗海集》。 ► 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