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节书院

· 戴良
万丈层厓置屋牢,子陵冢墓压灵鳌。 绕庭云气皆山雨,满壑风声是海涛。 隐德昔烦天使下,祠光今并客星高。 回头却忆当年事,几度舂陵鬼夜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层厓 (céng yá):层层叠叠的山崖。
  • 子陵:指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
  • 冢墓 (zhǒng mù):坟墓。
  • 压灵鳌 (yā líng áo):压在神龟之上,比喻地位尊贵或重要。
  • 隐德:隐藏的德行或功德。
  • 天使:天子的使者。
  • 祠光:指祠堂的光辉。
  • 客星:古代指新星或彗星,比喻杰出的人物。
  • 舂陵:地名,在今湖北省枣阳市。
  • 鬼夜号 (guǐ yè háo):鬼魂在夜晚哭泣,形容悲惨或不祥的景象。

翻译

万丈高的层层山崖上,牢固地建着房屋, 子陵的坟墓高耸,仿佛压在神龟之上。 庭院四周云雾缭绕,都是山雨的气息, 山谷中满是海涛般的风声。 昔日的隐士德行曾使天子使者下凡, 如今祠堂的光辉与杰出人物并肩高照。 回头想起当年的事情, 几次在舂陵听到鬼魂在夜晚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处位于高山之巅的书院,通过“万丈层厓”和“子陵冢墓”等意象,展现了其雄伟与历史厚重感。诗中“隐德昔烦天使下”一句,既表达了对隐士高尚德行的赞美,也暗示了书院的文化底蕴。结尾的“几度舂陵鬼夜号”则带有一种悲凉与回忆的色彩,增添了诗的深沉与神秘感。整体上,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对传统文化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敬仰。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