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金绳废寺

· 戴良
寂寞唐朝寺,频年客到稀。 空山孤殿在,荒径一僧归。 苔色骄秋雨,松声振夕晖。 惊乌初有托,近亦出林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经金绳废寺:经过金绳废寺,金绳废寺指的是唐朝时期的一座寺庙,现已废弃。
  • 寂寞唐朝寺:寂寞,形容词,指孤独、冷清。唐朝寺,指唐朝时期的寺庙。
  • 频年客到稀:频年,连年、多年。客到稀,指访客稀少。
  • 空山孤殿在:空山,指人迹罕至的山。孤殿,指孤零零的殿堂。
  • 荒径一僧归:荒径,荒废的小路。一僧归,指一个僧人归来。
  • 苔色骄秋雨:苔色,指苔藓的颜色。骄,形容词,这里指显得特别鲜明。秋雨,秋天的雨。
  • 松声振夕晖:松声,松树在风中发出的声音。振,动词,这里指回荡。夕晖,傍晚的阳光。
  • 惊乌先有托:惊乌,受惊的乌鸦。先有托,指原本有栖息之地。
  • 近亦出林飞:近,副词,指最近。出林飞,离开树林飞走。

翻译

经过那座唐朝时期的金绳废寺,它多年来一直孤独冷清,访客稀少。在这人迹罕至的山中,孤零零的殿堂依旧矗立,荒废的小路上,一个僧人正缓缓归来。苔藓在秋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明,松树在傍晚的阳光中发出回荡的声音。原本有栖息之地的受惊乌鸦,最近也离开了树林,飞向远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废弃的唐朝寺庙的荒凉景象,通过“寂寞”、“空山”、“荒径”等词语,传达出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诗中“苔色骄秋雨,松声振夕晖”一句,以自然景象的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最后两句“惊乌先有托,近亦出林飞”,则通过乌鸦的离去,暗示了寺庙的更加荒凉,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衰败的感慨。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