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陈养晦兵后过邑

搜山马退馀春草,避世人归起夏蚕。 破屋烟沙飞飒飒,遗民须鬓雪毵毵。 青山几处杨梅坞,白酒谁家榉柳潭。 休学丁仙返辽左,聊同庾老赋江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搜山马退:指战乱后搜寻山中的逃兵。
  • 馀春草:春天剩余的草。
  • 避世人归:躲避战乱的人归来。
  • 起夏蚕:开始养夏蚕。
  • 破屋烟沙:破旧的房屋和飞扬的沙尘。
  • 飞飒飒:形容风声或物体飘动的声音。
  • 遗民:指战乱后幸存下来的百姓。
  • 须鬓雪毵毵:形容老人的胡须和鬓发像雪一样白而蓬松。
  • 杨梅坞:种植杨梅的地方。
  • 榉柳潭:榉树和柳树环绕的水潭。
  • 丁仙返辽左:指丁令威,传说中的仙人,曾返回辽东。
  • 庾老赋江南:指庾信,南朝文学家,曾作《哀江南赋》。

翻译

战乱过后,搜山的马匹已退去,只剩下春天剩余的草地。躲避战乱的人们归来,开始养夏蚕。破旧的房屋和飞扬的沙尘发出飒飒声,幸存下来的百姓,他们的胡须和鬓发像雪一样白而蓬松。

青山之中有几处种植杨梅的地方,谁家在榉树和柳树环绕的水潭边酿造白酒。不要学丁令威那样返回辽东,而是像庾信那样赋诗江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后乡村的荒凉景象和遗民的悲惨生活。通过对比战前的繁荣和战后的破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痛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搜山马退”、“破屋烟沙”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两句则通过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江南文化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反思。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