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君子肯堂董君分教贵溪作诗奉寄

舟车赤日千馀里,笔砚清风二百年。 开口人知宗洛派,举头身欲近闽天。 絺袍凉拥松皮几,桂酒春浮药玉船。 犹有英髦卧空谷,閒将名字访华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乡君子:乡里的贤人。
  • 肯堂:指董君的名字。
  • 分教:分派教学。
  • 贵溪:地名,今江西省贵溪市。
  • 赤日:炎热的太阳。
  • 笔砚:指文墨,代指学问。
  • 清风:比喻高洁的品格。
  • 二百年:指历史悠久。
  • 开口人知:一开口人们就知道。
  • 宗洛派:指以洛阳为中心的学术流派。
  • 举头身欲:抬头望去,身体仿佛要接近。
  • 近闽天:接近福建的天空,福建古称闽。
  • 絺袍:细葛布制成的袍子。
  • 松皮几:松树皮制成的几案。
  • 桂酒:用桂花酿制的酒。
  • 春浮:春天里漂浮。
  • 药玉船:药玉制成的船形酒器。
  • 英髦:英俊之士。
  • 卧空谷:隐居在空旷的山谷。
  • :同“闲”,悠闲。
  • 将名字访华颠:寻访那些有才华却隐居的人。

翻译

舟车劳顿,穿越千里烈日,笔墨清风,传承二百年学问。一开口,人们便知你是洛阳学派的传人,抬头望去,仿佛身临福建的天空。穿着细葛布的袍子,在松树皮制成的几案旁享受清凉,春天里,桂花酒在药玉船中漂浮。仍有英俊之士隐居在空旷的山谷,悠闲地寻访那些有才华却隐居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戴表元寄给在贵溪教学的董君的,表达了对董君学问和品格的赞赏。诗中通过舟车、笔砚、清风等意象,描绘了董君的学问渊源和清高的品格。后两句则通过絺袍、松皮几、桂酒等细节,展现了董君隐居生活的雅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隐居贤士的敬仰和寻访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学问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