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风舒先生客居棠溪袁仲素家见示竹帘诗戏作问答二首

何物非可怜,聿向翁户设。 翁好诗更佳,萧然得三绝。 他家少年丛,徒尔歌舞热。 正如阅优场,未久意先辍。 翁今一室老,高卧百念灭。 汤炉松林风,纸帐梅花雪。 时时有佳客,文字送日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阆风:神话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隐居之地。
  • 舒先生:人名,即诗中的“翁”。
  • 棠溪:地名,袁仲素家所在。
  • 袁仲素:人名,舒先生的朋友。
  • 萧然:形容清静冷落,没有纷扰。
  • 三绝:指诗、书、画三方面的绝技。
  • 优场:戏剧表演的场所。
  • :停止。
  • 汤炉:煮茶的炉子。
  • 纸帐:用纸做的帐篷,形容简朴的生活。
  • 梅花雪:梅花与雪,常用来形容冬日的清雅景象。

翻译

在阆风这样的仙境中,舒先生客居在棠溪的袁仲素家中,我看到了一首关于竹帘的诗,于是戏作了两首问答诗。

有什么东西不是值得怜爱的呢?它们被设置在老人的门前。老人不仅人好,诗也写得极佳,他清静无为,却掌握了诗、书、画三绝。

他家有许多年轻人,他们只是徒劳地歌舞,热情如火。这就像观看戏剧表演,不久就会感到厌倦。

而老人现在独自一室,年老体衰,所有的世俗欲望都已熄灭。他煮茶的风炉在松林中飘香,纸帐中梅花与雪交相辉映。

时常有佳客来访,与老人一起以文字送走日月。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舒先生与其他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舒先生超然物外、清静自守的生活哲学。诗中“萧然得三绝”一句,既赞美了舒先生的才华,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后文通过对舒先生日常生活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高洁品格和与世无争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舒先生生活方式的赞赏和向往。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