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关再别屠使君次来韵

· 徐熥
万里沅陵楚水隈,一麾今出越王台。 当筵客尽留诗别,卧辙人多掩泪回。 津汎神龙悲剑去,峰过回雁望书裁。 九疑渐近三山远,何处登临屐再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渊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边远之地。
  • 屠使君:指屠隆,明代文人,曾任官职。
  • 次来韵:按照前诗的韵脚作诗。
  • 沅陵:地名,今湖南省沅陵县。
  • 楚水隈:楚地的河流弯曲处。
  • 一麾:一面旌旗,指官员出行的仪仗。
  • 越王台: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相传为越王勾践所建。
  • 卧辙:指百姓拦路挽留官员。
  • 津汎:渡口。
  • 神龙:指神话中的龙,这里可能指渡口的神龙传说。
  • 回雁:指回雁峰,在今湖南省衡阳市,相传雁南飞至此而回。
  • 九疑:山名,即九嶷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
  • 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木屐,古人穿的一种鞋。

翻译

万里之外的沅陵,楚水蜿蜒曲折, 你手持旌旗,今日离开越王台。 宴席上的宾客都留下诗篇作别, 百姓们拦路挽留,掩面而泣。 渡口的神龙似乎在悲叹剑的离去, 回雁峰过,期盼着书信的到来。 九嶷山渐近,三山仙境却遥远, 不知何时再能与你一同登高望远。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不舍。诗中通过描绘沅陵、楚水、越王台等地理景观,营造出一种遥远而凄美的意境。卧辙人多掩泪回,生动地描绘了百姓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后两句则通过神龙、回雁等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