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逢许然明还武林诗以送之

· 徐熥
相逢同是客中身,双剑延津合有神。 满树流莺啼去路,千山羸马送归人。 梨关月冷他乡梦,柳浪烟深故里春。 订得西湖湖上约,六桥何处问垂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延津:地名,今河南省延津县。
  • 许然明:人名,诗人的朋友。
  • 武林:指杭州,古称武林。
  • 徐熥:明代诗人。
  • 羸马:瘦弱的马。
  • 梨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所在地的关口。
  • 柳浪:指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一。
  • 订得:约定。
  • 六桥:指杭州西湖的六座桥,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 垂纶:钓鱼。

翻译

我们在延津相遇,都是旅途中的过客,双剑在延津合璧,仿佛有神灵相助。 满树的莺鸟啼鸣,似乎在为你的离去指路,千山万水间,一匹瘦弱的马儿送你归去。 梨关的月光冷冷清清,照亮了我异乡的梦境,柳浪中的烟雾深处,是我故乡春天的景象。 我们约定在西湖相会,到那时,在六桥之间,我们又将在何处垂钓,共话旧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许然明在延津相遇又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送别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双剑延津合有神”、“满树流莺啼去路”等,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离愁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梨关月冷”和“柳浪烟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眷恋。结尾的西湖之约,更是寄托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待。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

徐熥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