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港口别方思道二阕
宝墨楼前,赐麟堂上,一别三年。喜学有师承,文章丕变,士多矜式,礼义相先。振起儒风,激昂晚进,洙泗门墙得正传。共道是,有苏公条教,白日青天。
蹇予谢政归田。正欲访、匡庐五老烟。奈白鹿洞中,难留地主,紫薇花下,忽送神仙。便省东齐,旧游西晋,一点文星入紫躔。重分守,记华堂丹桂,绿酒歌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宝墨楼(bǎo mò lóu):古代建筑名,指一座楼。
- 赐麟堂(cì lín táng):赐予的堂,可能是一座堂。
- 士多矜式(shì duō jīn shì):士人很多,各自自负其才。
- 洙泗(zhū sì):古代两大学派的代称,指洙泗派。
- 苏公(sū gōng):指苏洵,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父亲。
- 蹇予(jiǎn yú):自称,指诗人自称。
- 匡庐(kuāng lú):地名,指匡庐山。
- 白鹿洞(bái lù dòng):地名,指白鹿洞山。
- 紫薇(zǐ wēi):花名,指紫薇花。
- 东齐(dōng qí):地名,指东齐国。
- 西晋(xī jìn):地名,指西晋国。
- 文星(wén xīng):指文学的明星,才华出众的文人。
翻译
在宝墨楼前,赐麟堂上,分别已有三年。欣喜地有了老师的指导,文章也有所改变,士人们各自自负才华,礼义之风相辅相成。振兴儒风,激励晚辈,洙泗学派的传承得以延续。我们共同探讨,有着苏洵先生的教诲,在白天晴朗的天空下。
我这个自称蹇予,打算回乡务农。正想去拜访匡庐山的五位长者。可是在白鹿洞中,难以留下地主,紫薇花下,突然被送去见神仙。回想起东齐时的往事,西晋时的游历,一点文学之星闪耀入紫宸。再次分别,留恋着华堂的丹桂,绿酒和歌的宴会。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感激之情,对文学传承的重视,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留恋。诗中运用了古代建筑、历史人物和地名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整体氛围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夏言
明广信府贵溪人,字公谨,号桂洲。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嘉靖初历兵科都给事中,以议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礼部尚书。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十七年冬,继李时为首辅,极受世宗宠眷。二十年,为礼部尚书严嵩、武定侯郭勋所间,罢。不久,复召入阁,然恩眷不及从前。二十一年,为严嵩所挤,以“欺谤君上”罢。二十四年复原官。时严嵩为首辅,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顾嵩。未几,河套议起,言力赞曾铣复河套,为严嵩所攻,被杀。有《赐闲堂稿》、《桂洲集》。
► 383篇诗文
夏言的其他作品
- 《 沁园春 · 港口别方思道二阕 》 —— [ 明 ] 夏言
- 《 鹊桥仙 · 中秋白鸥园赏月,次陈大尹三首 》 —— [ 明 ] 夏言
- 《 浣溪沙 · 答序庵惠蟹 》 —— [ 明 ] 夏言
- 《 大江东去庚子初度,石门少傅、松皋太宰、介溪宗伯治具来贺,即席和答二阕 》 —— [ 明 ] 夏言
- 《 满庭芳 其三 贺尹参政 》 —— [ 明 ] 夏言
- 《 西江月 · 次朱希真三阕 》 —— [ 明 ] 夏言
- 《 沁园春 · 港口别方思道二阕 》 —— [ 明 ] 夏言
- 《 水调歌头 · 答王浚川司马 》 —— [ 明 ] 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