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港口别方思道二阕
山入五羊,江通八桂,仗钺临戎。正贡篚新来,交蛮面革,楼船才返黎寇功。柏府风裁,辕门号令,南仲威存北伐名。况一时,三移节镇,两转中悉。
大江月白风清。伫相送、旌旄岭外行。念诸葛沉机,南人慑服,仲淹英略,西贼闻惊。天子中兴,庙谟神武,直挽天河洗甲兵。早归朝,更将经济,报答升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沁园春:《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诗,这里引用了诗名作为标题。
五羊:广州的别称。
八桂:广西的别称。
钺:古代的一种兵器,形状像斧头。
贡篚:古代的一种礼器。
黎寇:指古代南方的海盗。
柏府:指柏梁台,古代官署名。
南仲:指南仲,古代官名。
三移节镇:指三次调动军队镇压叛乱。
大江:指长江。
诸葛: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
仲淹:指战国时期楚国名将仲康。
天子中兴:指皇帝政权得以恢复。
庙谟:指祭祀神灵。
翻译
春天的园子里,山峦蜿蜒如五羊山,江水流淌如八桂江,手持兵器站在战场上。刚刚进贡礼物,与南方的面革交换,楼船才刚打败了海盗的功劳。柏梁台的风华依旧,城门发布命令,南方的威严依然,北方的征战声名远扬。更何况当今时局,三次调动军队驻守要地,两次转变中央权力。
大江之滨,月明风清。凝视着相送的人,旌旗在岭外飘扬。想起诸葛亮的智谋,南方人民畏惧服从,仲康的英明决策,西方敌人闻风丧胆。皇帝政权得以恢复,祭祀神灵祈求武力,直面天河洗净战甲兵器。早日回朝,更好地治理国家,回报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赏析
这首诗以古代的战争场景为背景,描绘了当时南方与北方的军事形势和政治格局。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展现了当时的政治风云和军事斗争,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和人民安定的期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思考。整体气势恢宏,寓意深远。

夏言
明广信府贵溪人,字公谨,号桂洲。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嘉靖初历兵科都给事中,以议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礼部尚书。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十七年冬,继李时为首辅,极受世宗宠眷。二十年,为礼部尚书严嵩、武定侯郭勋所间,罢。不久,复召入阁,然恩眷不及从前。二十一年,为严嵩所挤,以“欺谤君上”罢。二十四年复原官。时严嵩为首辅,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顾嵩。未几,河套议起,言力赞曾铣复河套,为严嵩所攻,被杀。有《赐闲堂稿》、《桂洲集》。
► 383篇诗文
夏言的其他作品
- 《 大江东去和东坡韵病起闲述 》 —— [ 明 ] 夏言
- 《 永遇乐 · 题松石遐龄圆,寿宫詹陆俨翁 》 —— [ 明 ] 夏言
- 《 减字木兰花 其二 睡起二阕 》 —— [ 明 ] 夏言
- 《 大江东去庚子初度,石门少傅、松皋太宰、介溪宗伯治具来贺,即席和答二阕 》 —— [ 明 ] 夏言
- 《 减字木兰花 · 送陶御史钦夔按滇南 》 —— [ 明 ] 夏言
- 《 大江东去庚子初度,石门少傅、松皋太宰、介溪宗伯治具来贺,即席和答二阕 》 —— [ 明 ] 夏言
- 《 沁园春 · 港口别方思道二阕 》 —— [ 明 ] 夏言
- 《 大江东去和东坡韵病起闲述 》 —— [ 明 ] 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