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姚叔乂玄散斋

· 徐熥
幽斋栖委巷,萧散寄高吟。 笔底青山债,尊前白发心。 俗缘閒渐减,玄理老弥深。 三径蓬蒿满,唯容二仲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委巷:曲折的小巷。
  • 萧散:形容环境清静、闲适。
  • 高吟:高声吟咏,指吟诗作赋。
  • 笔底:指写作时的心境或情感。
  • 青山债:比喻未了的诗文创作或心愿。
  • 尊前:酒杯前,指饮酒时。
  • 白发心:指老年人的心境或感慨。
  • 俗缘:世俗的牵绊或关系。
  • 閒渐减:逐渐减少的闲暇。
  • 玄理:深奥的哲理或道理。
  • 老弥深:随着年龄增长,理解更深。
  • 三径:指隐居者的小径,比喻隐居生活。
  • 蓬蒿:杂草,比喻荒凉。
  • 唯容二仲寻:只有二仲可以寻访,二仲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翻译

幽静的书斋坐落在曲折的小巷深处,我在这里寄托着高声吟咏的情怀。 笔下未了的诗文创作如同未偿的青山债,酒杯前是对老年心境的感慨。 世俗的牵绊渐渐减少,深奥的哲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理解更深。 隐居的小径上长满了杂草,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来寻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诗中,“幽斋栖委巷”和“三径蓬蒿满”形象地勾勒出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荒凉,而“笔底青山债”和“尊前白发心”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未了心愿和岁月流逝的感慨。后两句“俗缘閒渐减,玄理老弥深”更是道出了随着年龄增长,诗人对世俗的超越和对哲理的深入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情怀。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