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客愁新,一帘秋影月黄昏。几回梦断三江月,愁杀五湖春。 霜前白雁樽前泪,醉里青山梦里人。英雄恨,泪满巾,响丁东玉漏声频。 两眉颦,满腔心事向谁论?可怜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 三千宝剑埋何处?万里楼船更几人!英雄恨,泪满巾,何处三户可亡秦! 极目秋云,老去秋风剩此身。添愁闷,闷杀我楼台如水镜如尘。 为伊人,几番抛死心头愤,勉强偷生旧日恩。水鳞鳞,雁飞欲寄衡阳信。 素书无准,素书无准。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 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帐前旗,腰后印。 桃花马,衣柳叶,惊穿胡阵。流光一瞬,离愁一身。 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 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月轮空,风力紧。 夜如年,花似雨,英雄双鬓。黄花无分,丹萸几人。 忆当年,吴钩月下,万里风尘。可怜寂寞穷途恨,憔悴江湖九逝魂,一饭千金敢报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南仙吕傍妆台自叙:南仙(nán xiān)- 南方的仙人;吕(lǚ)- 吕傍(lǚ bàng)- 吕傍是地名,指地处南方的吕傍;妆台(zhuāng tái)- 化妆的台子;自叙(zì xù)- 自述。

翻译

南方的仙人在吕傍的妆台上自述:客人愁新,一帘秋影在月亮升起的黄昏。几次梦中断了对三江月的思念,愁苦得像五湖春水一样。

霜前白雁,酒杯前的泪水,醉醺醺中,青山在梦中,人在哪里?英雄的悲愤,泪水满满地浸湿了巾帕,玉漏的声音频频响起。

眉头紧锁,心中的烦恼向谁倾诉?可怜的天地间没有家的客人,湖海间的魂魄未归。

三千把宝剑埋在何处?万里之外的楼船上还有几人?英雄的悲愤,泪水满满地浸湿了巾帕,何处有人能够消灭秦国!

极目远眺秋天的云彩,老去的秋风只剩下这具身躯。增添了烦闷,烦闷得像楼台上的水镜和尘土。

为了心爱之人,多次抛弃了死的念头,勉强地保留着昔日的恩情。水面波光粼粼,雁飞欲寄去衡阳的消息。

书写的字迹不规整,书写的字迹不规整。我本是个西笑的狂人。想起当日束发从军,想起当日在霜角辕门处。

想起当日挟剑惊扰风云,想起当日横执长矛凌空。帐篷前的旗帜,腰间的印记。桃花马,衣服上的柳叶,惊扰了胡人的阵势。流光一瞬,离愁一身。

望着云山,当时的城垒,蔓草斜阳。盼望着我当日的风云,盼望着我故国的人民。盼望着我这个西笑的狂夫,盼望着我东海的孤臣。月亮空空,风势紧紧。夜晚如同年岁,花瓣像雨,英雄的双鬓。黄花无法分辨,丹萸几人。回忆当年,吴钩下月,万里风尘。可怜寂寞的穷途恨,憔悴的江湖九逝魂,一餐千金也敢报答恩情。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英雄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现了他对过去的豪情壮志和对现实的无奈与忧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描绘了英雄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思念。通过对英雄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矛盾,使读者在品读中感受到了情感的冲突和挣扎。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

夏完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