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书怀孟郊体
烛灭方知黑,其明同瞽师。
脉绝方知死,安得称良医。
文章屡弃置,犹有俗所嗤。
弹射岂不精,所惜觉悟迟。
得失论工拙,胜负分雄雌。
世无鲍叔牙,此意谁能知。
家山八千里,策马燕风悲。
中情徒郁结,泠泪空双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瞽师(gǔ shī):盲人乐师。
- 脉绝:指脉搏停止跳动,即死亡。
- 弹射:批评,指责。
- 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
- 中情:内心的情感。
- 泠泪:清冷的泪水。
翻译
当蜡烛熄灭时,才知道黑暗的存在,它的光明与盲人乐师无异。 当脉搏停止时,才知道生命的终结,这样的医生怎能称为良医。 文章被多次抛弃,仍然受到世俗的嘲笑。 批评和指责或许很精准,可惜我觉悟得太迟。 人们讨论得失,争论胜负,分出高低。 世上没有像鲍叔牙那样的人,这些深意谁能理解。 家乡远在八千里之外,我骑马在燕地的风中感到悲伤。 内心的情感只能郁结,清冷的泪水空自双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光明与黑暗、生与死,以及对文章得失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烛灭方知黑”与“脉绝方知死”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奈。后文通过对文章被弃置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不屑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结尾处的“家山八千里”和“泠泪空双垂”则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孤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