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答王浚川司马
太极原无象,梦觉亦非关。天性浑然心地,定静自能安。只为一团私欲,便有许多驰逐,长往不知还。洪炉难着雪,点铁要须丹。
叹言湮,嗟教弛,慨经残。可怪支离末学,弃实尚虚闲。须辨小人君子,方识霸图王道,水火异炎寒。斯文天未丧,万古仰尼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极:指道家哲学中的太极,代表了宇宙的起源和运行规律。
- 私欲:指个人私心、私欲。
- 驰逐(chí zhú):奔走追逐。
- 洪炉:炼丹的炉子。
- 点铁:炼丹时点燃的铁片。
- 丹:炼丹术中的一种药物,象征着炼丹的成功。
- 湮(yān):消失。
- 弛(chí):松懈。
- 支离末学:指学术分散、杂乱。
- 弃实尚虚闲:抛弃实际追求虚幻空虚。
- 霸图王道:指统治者的权谋和治国之道。
- 斯文:指儒家的文化传统。
翻译
太极本身没有形象,梦境也与之无关。人的本性纯净,心地清静就能安宁。只因为一团私心,就会有许多奔波追逐,长久下去不知归宿。炼丹炉难以吸收雪,炼丹需要点燃铁片。叹息言语消失,感叹教诲松懈,慨叹历经沧桑。可怪学术支离破碎,抛弃实际追求虚幻空虚。必须分辨小人和君子,才能明白权谋和治国之道,就像水和火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的文化尚未消失,万古仰望佛教圣地尼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作者通过比喻太极、炼丹等象征物,揭示了人心的纯净与私欲的纷扰,以及对学术、道德的忧虑。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的不满,呼吁人们要慎思虑,追求真实和道德,以实现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夏言
明广信府贵溪人,字公谨,号桂洲。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嘉靖初历兵科都给事中,以议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礼部尚书。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十七年冬,继李时为首辅,极受世宗宠眷。二十年,为礼部尚书严嵩、武定侯郭勋所间,罢。不久,复召入阁,然恩眷不及从前。二十一年,为严嵩所挤,以“欺谤君上”罢。二十四年复原官。时严嵩为首辅,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顾嵩。未几,河套议起,言力赞曾铣复河套,为严嵩所攻,被杀。有《赐闲堂稿》、《桂洲集》。
► 383篇诗文
夏言的其他作品
- 《 菩萨蛮 · 回文秋夜 》 —— [ 明 ] 夏言
- 《 贺圣朝 · 影柬李蒲汀约饮碧山楼 》 —— [ 明 ] 夏言
- 《 沁园春 · 港口别方思道二阕 》 —— [ 明 ] 夏言
- 《 如梦令 其二 和浚川韵二阕 》 —— [ 明 ] 夏言
- 《 菩萨蛮 其四 送闻人副使铨之湘南 》 —— [ 明 ] 夏言
- 《 丹凤吟端午次周美成韵 》 —— [ 明 ] 夏言
- 《 绮罗香 · 和答李蒲汀 》 —— [ 明 ] 夏言
- 《 卖花声 次王浚川韵 》 —— [ 明 ] 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