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寻耶溪上人
浮玉山中曾把臂,风景依稀如隔世。
常叹空门无定踪,此生何处求真谛。
秋风一棹过钱塘,闻说吾师在上方。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
方鞋破衲出相见,怪我年来华发变。
相逢不作世间言,指点前山云几片。
半榻跏趺双树边,笑谈隐隐生云烟。
论交共结三生约,出世同参一指禅。
新诗别后多如此,总是禅机非绮语。
胜地何须论虎溪,高风不用推支许。
须臾残照下雷峰,送客松关第几重。
悠悠此别何时遇,愁听云堂薄暮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玉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杭州附近的山。
- 把臂:握手,表示亲密。
- 空门:佛教,因佛教教义认为世界一切皆空。
- 定踪:固定的行踪。
- 真谛:佛教中的真理。
- 棹:划船的桨。
- 上方:高处,这里指山上的寺庙。
- 扶杖:拄着拐杖。
-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
- 松隐堂:灵隐寺内的一处建筑。
- 方鞋破衲:方形的鞋子和破旧的僧衣,形容僧人的简朴。
- 华发:白发,指年老。
- 跏趺:佛教徒的一种坐姿,即盘腿而坐。
- 三生约:佛教中指前生、今生、来生的约定。
- 一指禅: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通过一指指向心性,达到悟道。
- 禅机:禅宗的机锋,指禅宗的深奥道理。
- 绮语:华丽的言辞。
- 虎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处有虎的溪流。
- 支许:支遁和许询,东晋时期的两位著名僧人。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松关:松树间的关口,这里指寺庙的出口。
- 云堂:寺庙中的讲堂。
翻译
在浮玉山中我们曾握手相聚,那风景依稀仿佛隔世一般。 我常感叹佛教徒的行踪不定,这一生何处能寻求到真理。 秋风中我划船过钱塘江,听说我的师傅在山顶的寺庙。 我拄着拐杖急忙进山寻访,来到灵隐寺中的松隐堂。 师傅穿着方鞋破旧的僧衣出来相见,惊讶我近年来已白发苍苍。 相逢时我们不谈世俗之事,只是指点前山的云朵。 我们在双树边盘腿而坐,笑谈中隐隐有云烟升起。 我们共同约定三生的交情,一同参悟一指禅的禅理。 你别后寄来的新诗都是禅机,不是华丽的言辞。 胜地不必讨论虎溪,高风不必推崇支遁和许询。 不久夕阳的余晖照在雷峰上,送客到松树间的关口。 悠悠此别何时能再遇,我忧愁地听着寺庙薄暮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徐熥在灵隐寺寻访耶溪上人的情景,通过山中相聚、寻访师傅、禅堂论道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真理的追求和对师友的深厚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术语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禅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造诣和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