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除夕

· 徐熥
莫问残冬历一行,且将生计寄丝簧。 烧灯客丐宜春帖,对镜人凝綵胜妆。 衰鬓又添新岁感,童心犹记少年场。 拥炉坐听莲花漏,待进山厨柏叶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申: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丙申即某一年的名称。
  •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即春节的前夜。
  • 残冬:冬季的末尾。
  • 历一行:指历书上的一页,这里指一年的结束。
  • 生计:生活的方式或手段。
  • 丝簧:古代的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 烧灯:点燃灯火,指庆祝节日的灯火。
  • 宜春帖:春节期间贴的春联或福字。
  • 綵胜妆:指华丽的节日装扮。
  • 衰鬓:指年老而头发变白。
  • 新岁感:对新年的感慨。
  • 童心:像儿童一样纯真的心。
  • 少年场:指年轻时的活动或场景。
  • 莲花漏: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这里指夜晚的时间。
  • 山厨:山中的厨房,这里指山中的生活。
  • 柏叶觞:用柏树叶泡的酒,古代有在节日饮用柏叶酒的习俗。

翻译

不要问残冬的历书翻过了最后一页,还是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享受音乐上吧。在节日里,即使客人只是乞讨一些春联,我们也要对镜精心打扮,穿上节日的盛装。虽然白发又增添了新年的感慨,但心中依然保留着少年时的纯真和记忆。坐在火炉旁,听着莲花漏的滴答声,等待着在山中的厨房里,端上用柏树叶泡制的酒来庆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景象,通过对比残冬与新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衰鬓又添新岁感”一句,既显示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又透露出对新年到来的期待。而“童心犹记少年场”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纯真和对青春岁月的怀念。最后,诗人通过“拥炉坐听莲花漏,待进山厨柏叶觞”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节日氛围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