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闽王审知:指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
- 玉辇:古代帝王的座车,这里指王审知的座车。
- 霸图:指王审知的政治野心和计划。
- 兔穴:兔子的洞穴,比喻荒凉的墓地。
- 寒垄:寒冷的坟墓。
- 鱼灯:古代墓中的照明设施,用鱼油制成。
- 夜台:指墓地,因为墓地常在夜间祭拜,故称。
- 关河:指国家的边界和河流。
- 瓯越:古代地名,指今浙江一带,这里泛指闽国的领土。
- 遗民:指王审知去世后留下的百姓。
- 蘋藻:水草,这里指祭祀时用的祭品。
- 鼎湖:传说中黄帝升天的地方,这里比喻王审知的墓地。
- 三郎:指王审知,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翻译
玉辇何时离去不再回,千古的霸业图谋终成灰。 深秋时节,野兔依偎在寒冷的坟墓旁,岁月流逝,墓中的鱼灯在夜晚显得昏暗。 故国的山河依旧,瓯越之地仍在,留下的百姓用蘋藻祭奠,鼎湖之畔哀思绵绵。 莲花峰下,黄昏的月光中,仿佛还能看见三郎王审知的白马来回。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闽王审知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逝去的哀思。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玉辇”与“霸图”成灰,“兔穴”与“寒垄”,“鱼灯”与“夜台”,都强烈地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英雄的消逝。最后两句以月光下的幻象,寄托了对王审知的怀念,意境深远,情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