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鼓山寺方丈

· 徐熥
孤峰天畔削芙蓉,入夜遥看紫翠重。 一片禅心千涧水,五更尘梦数声钟。 云生净土龙归钵,露冷空坛鹤唳松。 借宿僧寮经几载,苍苔埋却旧游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宿:住宿。
  • 鼓山寺:位于山中的寺庙。
  • 方丈:寺庙中住持的居室。
  • 孤峰:孤立的山峰。
  • 天畔:天边。
  • 削芙蓉:形容山峰尖锐如削成的芙蓉花瓣。
  • 紫翠:深紫色的山色。
  • 禅心:禅宗的修行心态。
  • 尘梦:尘世的梦境,比喻世俗的虚幻。
  • 净土: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 龙归钵:龙回到僧人的钵中,比喻僧人修行的高深。
  • 空坛:空旷的祭坛。
  • 鹤唳松:鹤在松树上鸣叫。
  • 僧寮:僧人的住所。
  • 苍苔:青苔。
  • 旧游踪:旧日的游历痕迹。

翻译

孤立的山峰在天边如削成的芙蓉,夜晚远远望去,山色深紫而翠绿重重。 一片禅宗的修行心态如同千涧流水,五更时分尘世的梦境被数声钟声打破。 云雾缭绕的净土中,龙归于僧人的钵中,露水冷冷的空旷祭坛上,鹤在松树上鸣叫。 借宿在僧人的住所已有多年,青苔覆盖了旧日的游历痕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宿于鼓山寺方丈的景象,通过孤峰、紫翠、禅心、尘梦等意象,展现了深邃的禅意和超脱尘世的情怀。诗中“一片禅心千涧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五更尘梦数声钟”则暗示了世俗的虚幻与佛教的觉醒。后两句以云、龙、露、鹤等自然元素,进一步以象征手法深化了禅境的神秘与超然。结尾的“苍苔埋却旧游踪”则带有一种时光流转、往事如烟的感慨,增添了诗的哲理意味。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