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

· 韩愈
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榆荚:榆树的果实。
  • 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翻译

榆荚在车前覆盖着地面,蔷薇的枝条蘸着水,竹笋穿出了篱笆。马蹄没有踏入朱门的痕迹,即使春天归去了又怎么能够知道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暮春之景。诗中通过“榆荚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等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春天里各种植物的状态,富有生活气息。而“马蹄无入朱门迹”则暗示了一种与繁华、权贵相对疏离的情境,最后一句“纵使春归可得知”,既有对春天归去的感慨,又蕴含着一种淡淡的惆怅。整首诗意境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和感受。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