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 庞蕴
圆镜朗如日,涌出无碍智。 梵语波罗蜜,唐家无量义。 说者说无相,离者离文字。 但说无上道,利他还自利。 若能入理行,不动到如地。 缘事常区区,不如展脚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诗偈:诗歌的一种形式,常用于表达禅理或佛教思想。
  • :明亮。
  • 涌出:涌现,出现。
  • 无碍智:佛教术语,指没有障碍的智慧。
  • 梵语:古印度的标准语言,佛教经典多用梵语写成。
  • 波罗蜜:梵语“Paramita”的音译,意为“到彼岸”,佛教中指达到解脱的六种修行方法。
  • 唐家:指中国,唐朝时期。
  • 无量义: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奥意义。
  • 无相:佛教术语,指超越形相的真理。
  • :远离,超脱。
  • 无上道:至高无上的修行道路,指佛教的修行。
  • 利他:利益他人。
  • 自利:自我利益。
  • 入理行:按照道理行事。
  • 不动:心境不动摇。
  • 如地:像大地一样稳固。
  • 缘事:因缘所生之事。
  • 区区:琐碎,微不足道。

翻译

圆镜明亮如同太阳,涌现出无障碍的智慧。 梵语中的“波罗蜜”,在中国有着无法言喻的深奥意义。 说者讲述的是超越形相的真理,离者超脱了文字的束缚。 只讲述至高无上的修行道路,既利益他人也自我利益。 若能按道理行事,心境不动摇如大地般稳固。 因缘所生之事常显琐碎,不如舒展脚睡个好觉。

赏析

这首诗偈通过比喻和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佛教的智慧和修行理念。诗中“圆镜朗如日”形象地描绘了智慧的明亮和清晰,而“无碍智”则强调了智慧的无障碍性。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修行的真谛,即通过无上的修行道路,既能利益他人也能自我利益,体现了佛教的慈悲和智慧。最后,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世俗的琐事,提出了一种宁静安详的生活态度。整体上,这首诗偈简洁而深刻,体现了佛教哲学的精髓。

庞蕴

唐衡州衡阳人,字道玄。嗜佛法,曾谒僧人石头。因厌贪俗,沉家财于洞庭,鬻竹器以为生。后居襄阳,世称庞居士。工诗。有《诗偈》。 ► 207篇诗文

庞蕴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