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般若(bō rě):佛教术语,意为智慧,特指超越世俗认识的智慧。
- 金刚:佛教中象征坚固不坏的智慧,常用来比喻佛法的坚不可摧。
- 合掌恭敬:佛教徒表示尊敬的一种姿势,双手合十置于胸前。
- 空王:指佛,因其超越一切相而得名。
- 身命施:指舍弃自己的生命和身体去布施,是佛教中最高的布施。
- 五台供:指在五台山(佛教圣地之一)进行供养。
- 求西方:指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宗的主要修行目标。
- 有为:指世间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佛教认为这些都是无常的。
- 无相:佛教术语,指超越一切形相的境界,是真如自性的体现。
翻译
知道我转化了智慧,看到我转化了金刚般的坚不可摧。 合掌恭敬之后,不动如山地见到了超越一切的佛陀。 这比舍弃生命去布施还要好,比坐在天堂还要好。 比在五台山供养还要好,比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好。 对于居住却无所居住,这样的福德无法估量。 世间的一切有为法如同梦幻泡影,而无相的境界才能契合真正的永恒。
赏析
这首诗偈表达了佛教徒对于智慧和解脱的追求。诗中,“般若”和“金刚”分别代表了智慧的不同层次,前者是通达真理的智慧,后者是坚固不坏的智慧。通过合掌恭敬和不动见空王,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和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比,强调了修行佛法比世间任何功德都要高,最终指向了无为无相的境界,这是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标,体现了佛教徒对于真如自性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