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无贪胜布施,无痴胜坐禅。
无瞋胜持戒,无念胜求缘。
尽见凡夫事,夜来安乐眠。
寒时向火坐,火本实无烟。
不忌黑闇女,不求功德天。
任运生方便,皆同般若船。
若能如是学,功德实无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偈 (jì):佛教中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用于表达佛教教义或修行心得。
- 无贪:没有贪欲。
- 布施 (bù shī):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指慷慨给予,帮助他人。
- 无痴:没有愚痴。
- 坐禅 (zuò chán):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静坐冥想来达到精神上的净化和觉悟。
- 无瞋:没有愤怒。
- 持戒 (chí jiè):遵守佛教的戒律。
- 无念:没有杂念。
- 求缘:追求因缘,指刻意寻求外在的因缘条件。
- 凡夫:指普通人,未觉悟者。
- 安乐:平静快乐。
- 向火坐:靠近火堆坐着取暖。
- 黑闇女:比喻无明(无知)和烦恼。
- 功德天:比喻追求功德的行为。
- 任运:随缘,顺其自然。
- 般若 (bō rě):智慧,特别是指佛教中的大智慧。
- 般若船:比喻智慧能引导人渡过生死苦海。
翻译
没有贪欲胜过慷慨布施,没有愚痴胜过静坐冥想。 没有愤怒胜过遵守戒律,没有杂念胜过追求因缘。 完全理解普通人的行为,夜晚便能安然入睡。 寒冷时靠近火堆取暖,火本身并没有烟。 不忌讳无明和烦恼,不追求功德的行为。 随缘自然地生活,所有的方便都是智慧的船。 如果能这样学习,功德实在是无边无际。
赏析
这首诗偈通过对比“无”与“有”的状态,强调了佛教修行中的内在精神状态的重要性。诗中“无贪”、“无痴”、“无瞋”、“无念”分别与“布施”、“坐禅”、“持戒”、“求缘”相对比,指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行为,而在于内心的清净和觉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日常生活的例子,如“夜来安乐眠”、“寒时向火坐”,来阐述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是智慧的体现,能够引导人们达到真正的解脱。整首诗偈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佛教修行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