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有人有所知,有事有是非。
闻道无相理,心执不生疑。
五岁更不长,祇作阿孩儿。
将拳口里咬,百年不肯离。
假花虽端正,究竟不充饥。
都缘痴孩子,不识是权宜。
如来无相理,有作尽皆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诗偈:佛教中的一种诗歌形式,用于表达佛教教义或修行心得。
- 无相理: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指事物的本质是空无自性,没有固定的形态或属性。
- 权宜: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临时或变通的措施。
翻译
有人懂得知识,有人了解是非。 听闻了无相的道理,心中却仍然固执不生疑惑。 五岁的孩子不再长大,只是像婴儿一样。 把拳头放在嘴里咬,一辈子都不肯放开。 假花虽然看起来端正,但终究不能充饥。 都是因为那些愚痴的孩子,不懂得这是权宜之计。 如来揭示的无相真理,有所作为的都是错误的。
赏析
这首诗偈通过比喻和对比,深刻地阐述了佛教中的“无相”教义。诗中,“无相理”是核心概念,强调事物的本质是空无自性,不应执着于外在的形态或属性。诗人通过描述一个五岁孩子执着于咬拳头的形象,比喻那些虽然听闻了无相理,但心中仍然固执的人。诗的最后两句直接指出,真正的真理是无相的,任何有形的作为都是错误的,强调了超越形态,追求本质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