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公洞庭孤橘歌

· 顾况
不种自生一株橘,谁教渠向阶前出。不羡江陵千木奴,下生白蚁子,上生青雀雏。 飞花檐卜旃檀香,结实如缀摩尼珠。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 待取天公放恩赦,侬家定作湖中客。
拼音

所属合集

#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谅公: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 孤橘:单独的一株橘树。
  • 江陵:地名,今湖北省荆州市。
  • 千木奴:指众多的橘树。
  • 白蚁子:白蚁的幼虫。
  • 青雀雏:小青雀。
  • 檐卜:即檐葡,一种香花。
  • 旃檀香:檀香。
  • 摩尼珠:佛教中的宝珠,比喻橘子的珍贵。
  • 笼烟碧:形容橘树被烟雾笼罩,呈现出碧绿色。
  • 波月:月光照在湖面上。
  • 连沙白:沙地被月光照得发白。
  • 天公:天神,这里指天意。
  • 放恩赦:给予恩惠。
  • 侬家:我,吴地方言。
  • 湖中客:指在湖中生活的人。

翻译

有一株橘树不种自生,不知是谁让它在阶前生长。它不羡慕江陵那众多的橘树,下面生出白蚁的幼虫,上面则有小青雀的雏鸟。 飞舞的花朵和檐下的香花散发着檀香,结出的果实如同串联的摩尼宝珠。洞庭湖的橘树被烟雾笼罩,呈现出碧绿色,月光照在湖面上,与白色的沙滩相连。 等待天意给予恩惠,我定会在湖中成为一名客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株在洞庭湖边自生的橘树,通过对比江陵的众多橘树,突出了这株孤橘的独特与珍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白蚁、青雀、飞花、檐卜等,构建了一个生动而神秘的自然景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天意的期待,希望得到恩赐,能在湖中自由生活,体现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顾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