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不闻百舌

· 顾况
百舌春来哑,愁人共待晴。 不关秋水事,饮恨亦无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舌:鸟名,即乌鸫,善鸣,其声多变化,故称“百舌”。
  • :这里指百舌鸟不鸣叫。
  • 愁人:忧愁的人。
  • 待晴:等待天晴。
  • 秋水:秋天的水,常用来比喻清澈的眼波或深情的眼神。
  • 饮恨:心中怀着怨恨或悔恨。

翻译

百舌鸟在春天里沉默不语,忧愁的人们一同等待着天晴。 这并非因为秋水的缘故,它们心中怀恨却也无声无息。

赏析

这首作品以春天百舌鸟的沉默为切入点,表达了人们在春天里因天气阴沉而产生的忧愁情绪。诗中“百舌春来哑”一句,既描绘了百舌鸟的静默,也暗示了春天的沉闷。后两句“不关秋水事,饮恨亦无声”则巧妙地运用了“秋水”这一意象,将百舌鸟的沉默与人们的内心情感相联系,表达了即使心中有恨,也无人知晓的无奈与苦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百舌鸟的沉默,折射出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

顾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