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九日言怀赐中书门下及百寮
令节在丰岁,皇情喜乂安。
丝竹调六律,簪裾列千官。
烟霜暮景清,水木秋光寒。
筵开曲池上,望尽终南端。
天文丽庆霄,墨妙惊飞鸾。
愿言黄花酒,永奉今日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和体裁做诗,以应和。
- 圣制:皇帝所作的诗文。
- 令节:佳节,指重阳节。
- 丰岁:丰收的年份。
- 皇情:皇帝的心情。
- 乂安:安定,平安。
- 丝竹:指音乐。
- 六律:古代音乐的六种基本音律。
- 簪裾: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
- 烟霜:轻烟和白霜,形容秋日的清晨。
- 水木:水和树木,指自然景色。
- 筵开:宴席开始。
- 曲池:曲折的池塘。
- 终南:终南山,位于陕西,此处泛指远山。
- 天文:天象,指天空的景象。
- 丽庆霄:美丽的云霄。
- 墨妙:书法的精妙。
- 飞鸾:形容书法笔势飞动如鸾鸟。
- 黄花酒:菊花酒,重阳节时常饮用的酒。
翻译
在丰收之年的重阳佳节,皇帝的心情喜悦而安定。音乐和谐地演奏着六律,显贵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列队出席。秋日的清晨,烟雾和霜花清晰可见,水和树木映出秋光的寒意。宴席在曲折的池塘边开始,远望终南山的尽头。天空的景象美丽而庄严,书法的精妙如同飞翔的鸾鸟。愿以这菊花酒,永远庆祝今天的欢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皇宫中的盛况和皇帝的喜悦心情。通过对丰收年景、和谐音乐、显贵服饰、秋日清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祥和与皇家的富丽。诗中“天文丽庆霄,墨妙惊飞鸾”一句,既赞美了天象的壮丽,又暗喻了书法艺术的卓越,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结尾的“愿言黄花酒,永奉今日欢”则表达了对节日欢乐的珍视和希望这份欢乐能够长存的愿望。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
权德舆的其他作品
- 《 璩授京兆府参军戏书以示兼呈独孤郎 》 —— [ 唐 ] 权德舆
- 《 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赐百寮追赏因书所怀 》 —— [ 唐 ] 权德舆
- 《 奉和崔阁老清明日候许阁老交直之际辱裴阁老书招云与考功苗曹长先城南游览独行口号因以简赠 》 —— [ 唐 ] 权德舆
- 《 奉和刘侍郎司徒奉诏伐叛书情呈宰相 》 —— [ 唐 ] 权德舆
- 《 送正字十九兄归江东醉后绝句 》 —— [ 唐 ] 权德舆
- 《 奉和韦谏议奉送水部家兄上后书情寄诸兄弟仍通简南宫亲旧并呈两省阁老院长 》 —— [ 唐 ] 权德舆
- 《 题邵端公林亭 》 —— [ 唐 ] 权德舆
- 《 相思曲 》 —— [ 唐 ] 权德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