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赐百寮追赏因书所怀

锡宴朝野洽,追欢尧舜情。 秋堂丝管动,水榭烟霞生。 黄花媚新霁,碧树含馀清。 同和六律应,交泰万宇平。 春藻下中天,湛恩阐文明。 小臣谅何以,亦此彯华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锡宴:赐宴,皇帝赐予的宴会。
  • 朝野:朝廷和民间。
  • 追欢:追寻欢乐。
  • 尧舜情:指古代圣明君主尧舜的仁政和民本思想。
  • 秋堂:秋天的殿堂。
  • 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 水榭:建在水边或水上的亭台,用以休息或观景。
  • 烟霞:烟雾和云霞,常用来形容景色优美。
  • 黄花:指菊花。
  • 新霁:雨后天晴。
  • 碧树:绿树。
  • 馀清:余下的清新。
  • 六律:古代音乐的六个音律,这里指和谐的音乐。
  • :相应,和谐。
  • 交泰:天地之气相交,比喻国家太平,社会和谐。
  • 万宇:指天下,宇宙。
  • 春藻:春天的水草,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 中天:天空的中央,比喻国家处于鼎盛时期。
  • 湛恩:深厚的恩泽。
  • 阐文明:阐扬文明,指推广文化教育。
  • 小臣:谦称自己,指作者本人。
  • 彯华缨:飘动的华丽帽带,指参与盛大的仪式。

翻译

赐宴使得朝廷与民间都欢庆,追寻着尧舜时代的欢乐情怀。 秋天的殿堂中音乐悠扬,水边的亭台上烟霞缭绕。 菊花在新晴后显得格外娇媚,绿树带着余下的清新。 和谐的音乐与天地相应,国家太平,社会和谐,万物安宁。 春天的水草在天空中央盛开,深厚的恩泽推广着文明。 我这样的小臣又能做什么呢,也只能在这盛大的仪式中飘动着华丽的帽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赐宴的盛况,以及诗人对国家太平、社会和谐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秋堂、丝管、水榭、烟霞等,营造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喜悦和对皇帝恩泽的感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盛世的文化氛围和诗人的忠诚情怀。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