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

· 韩愈
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 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 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 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期望,希望。
  • 七十:指七十岁,古人认为七十岁是高寿。
  • 蹉跎:虚度光阴,浪费时间。
  • 并出:一起流出。
  • 知己:了解自己,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
  • 白发多:指年纪大,衰老。
  • 晨兴:早晨起床。
  • :极度悲伤。
  • 滂沱:形容眼泪流得很多。
  • 论文:讨论文学或学术问题。
  • 晤语:面对面交谈。
  • 已矣:完了,结束了。

翻译

人们都期望能活到七十岁,而你才华横溢却只活了半生,难道是虚度了光阴? 我们这些知己的眼泪一起流出,自然是因为你白发苍苍,年纪已大。 早晨起床,我为你悲痛不已,久久地坐着,泪水如雨般滂沱而下。 回忆起我们讨论文学和面对面交谈的日子,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我又能如何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韩愈对已故友人杨兵部和陆歙州的深切哀悼和无尽怀念。诗中,“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又暗含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后文通过“知己泪”、“白发多”等意象,进一步抒发了对友人离世的悲痛之情。结尾的“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更是将怀念之情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无限追忆和无奈。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