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寓汀州沙县病中闻前郑左丞璘随外镇举荐赴洛兼云继有急徵旋见脂辖因作七言四韵戏以赠之或冀其感悟也

· 韩偓
莫恨当年入用迟,通材何处不逢知。 桑田变后新舟楫,华表归来旧路岐。 公干寂寥甘坐废,子牟欢抃促行期。 移都已改侯王第,惆怅沙堤别筑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通材:指博学多才的人。
  • 桑田变:比喻世事变迁。
  •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 公干:指公务。
  • 子牟: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此处指代郑璘。
  • 欢抃:高兴得手舞足蹈。
  • 移都:指迁都。
  • 侯王第:指贵族的宅邸。
  • 沙堤:指沙县。

翻译

不要怨恨当年被重用得迟,博学多才的人在何处不会被赏识。 世事变迁后新的船只和桨,从华表归来时面对旧日的岔路。 公务寂寥甘愿坐废,子牟高兴得手舞足蹈催促着行期。 迁都后侯王的宅邸已改,惆怅地望着沙县的堤岸,别筑新的基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友人郑璘即将离去的复杂情感。诗中“桑田变后新舟楫,华表归来旧路岐”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展现了时代的更迭和个人命运的转折。后两句则通过对公务的寂寥和子牟的欢抃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韩偓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