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神识:指人的心灵或精神意识。
- 挂碍:阻碍,障碍。
- 廓周:广泛遍布。
- 法界:佛教术语,指一切存在的总体。
- 虚空:空无一物的空间,比喻无限广阔。
- 不假:不需要,不依靠。
- 坐禅:佛教修行方法之一,通过静坐冥想来达到精神集中。
- 持戒律:遵守佛教的戒律。
- 超然:超脱,不受世俗影响。
- 解脱:佛教术语,指从烦恼和束缚中得到自由。
- 岂劳功:哪里需要辛苦努力。
翻译
如果心灵能够无阻碍地自由流动,那么它的影响将遍布整个宇宙,如同广阔无垠的虚空。不需要通过坐禅或遵守戒律来实现,自然而然地就能达到超脱世俗的解脱状态,这哪里需要辛苦的努力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佛教中的一种精神境界,即通过内心的自由和无阻碍来达到超脱和解脱。诗中强调了内在精神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解脱不需要外在的修行和努力,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这种思想体现了佛教中“心即是佛”的理念,强调了内心的清净和自由是达到解脱的关键。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