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盩厔耿少府湋见寄

方丈萧萧落叶中,暮天深巷起悲风。 流年不尽人自老,外事无端心已空。 家近小山当海畔,身留环卫荫墙东。 遥闻相访频逢雪,一醉寒宵谁与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答谢。
  • 盩厔(zhōu zhì):地名,今陕西省周至县。
  • 耿少府:人名,具体不详。
  • :人名,耿少府的字。
  • 方丈:指寺庙中的住持居室。
  • 萧萧:形容风声。
  • 暮天:傍晚的天空。
  • 深巷:幽深的巷子。
  • 流年:流逝的岁月。
  • 外事:世俗的事务。
  • 无端:无缘无故。
  • 心已空:心境空寂,无欲无求。
  • 家近小山:家靠近小山。
  • 当海畔:面对着海。
  • 身留环卫:身处在宫廷的卫士之中。
  • 荫墙东:在墙东的树荫下。
  • 遥闻:远远地听说。
  • 相访:互相拜访。
  • 频逢雪:多次遇到下雪。
  • 寒宵:寒冷的夜晚。

翻译

在寺庙的方丈中,落叶萧萧,傍晚的天空下,深巷里吹起了悲凉的风。岁月不停地流逝,人们自然老去,世俗的事务无端地困扰,但我的心已经空寂。我的家靠近小山,面对着大海,而我身处在宫廷的卫士之中,躲在墙东的树荫下。远远地听说你经常来访,却总是遇到下雪,我在这寒冷的夜晚独自醉去,谁能与我共饮?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世俗纷扰的感慨。诗中,“方丈萧萧落叶中”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凄凉的场景,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诗人的心境随着“流年不尽人自老”而显得沧桑,而“外事无端心已空”则显示了他的超脱与淡泊。最后两句“遥闻相访频逢雪,一醉寒宵谁与同”则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