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丛鬓:指女子浓密的发髻。
- 愁眉: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 时势新:指时代的风尚新颖。
- 初笄:指女子初次束发插簪,即成年。笄(jī)。
- 绝代:形容女子美貌无比,举世无双。
- 北方人:指来自北方的女子。
- 一颦一笑:指女子的一举一动,每一个表情。
- 千金重:形容非常珍贵。
- 肯似:岂能像。
- 成都:地名,今四川省会。
- 夜失身:指女子在夜晚失去贞操。
翻译
浓密的发髻,皱着的眉头,都是时代新风尚的体现,初次束发的北方女子,美貌绝代。她的一颦一笑都显得无比珍贵,怎能像成都的女子那样,在夜晚轻易失去贞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北方女子的形象,通过“丛鬓愁眉”和“初笄绝代”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和时代的特色。后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位女子的珍贵和不可侵犯,表达了对女子贞操的重视和对轻率行为的批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美德的期待和尊重。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
权德舆的其他作品
- 《 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 》 —— [ 唐 ] 权德舆
- 《 安语 》 —— [ 唐 ] 权德舆
- 《 酬赵尚书杏园花下醉后见寄 》 —— [ 唐 ] 权德舆
- 《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 》 —— [ 唐 ] 权德舆
- 《 奉和张监阁老过八陵院题赠杜卿崔员外 》 —— [ 唐 ] 权德舆
- 《 初秋月夜中书宿直因呈杨阁老 》 —— [ 唐 ] 权德舆
- 《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 》 —— [ 唐 ] 权德舆
- 《 李韶州著书常论释氏之理贵州有能公遗迹诗以问之 》 —— [ 唐 ] 权德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