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华阴罗丞别
华山薄游者,玄发当青春。
道德同仙吏,尊卑即丈人。
县城俯京路,获见官舍里。
淹留琼树枝,谑浪春泉水。
昔余在天目,总角奉游从。
寒暑递来往,今复莲花峰。
别情无远近,道别方愁予。
孰想古人言,乃知悲风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山: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
- 薄游:短暂的游历。
- 玄发:黑发,指年轻。
- 青春:年轻时期。
- 道德:指人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 仙吏:指神话中的仙人或高官。
- 尊卑:地位高低。
- 丈人:古代对长辈或尊贵者的尊称。
- 京路:通往京城的道路。
- 官舍:官员的住所。
- 淹留:停留,逗留。
- 琼树枝: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地方。
- 谑浪:戏谑,开玩笑。
- 春泉水:春天的泉水,象征生机。
- 天目:山名,位于浙江省。
- 总角:古代儿童的发髻,代指童年。
- 奉游从:跟随游玩。
- 寒暑:冷热,指时间的变迁。
- 莲花峰:华山的一个峰名。
- 道别:告别。
- 愁予:使我感到忧愁。
- 古人言:古人的话语。
- 悲风雨:因风雨而感到悲伤。
翻译
华山是短暂游历者的目的地,我这黑发正值青春年华。 道德高尚如同仙吏,地位尊贵如同丈人。 县城俯瞰着通往京城的道路,我得以见到官员的住所。 在这里停留,享受琼树枝般的美好,戏谑于春泉之水。 昔日我在天目山,童年时跟随游玩。 寒暑交替,如今我又来到莲花峰。 别离之情不论远近,告别之时总让人忧愁。 谁能想到古人的话语,才知道风雨中的悲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别离之情。诗中,诗人以华山为背景,描绘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对道德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告别。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最后,诗人借古人的话语,表达了对别离的深刻感受,使诗歌情感更加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