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 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乱后:战乱之后。
  • 春日:春天。
  • 途经:路过。
  • 野塘:野外的池塘。
  • 晴暖:晴朗而温暖。
  • 独裴回:独自徘徊。
  • 船冲:船只冲击。
  • 水鸟:生活在水边的鸟类。
  • 飞还住:飞起后又停下。
  • 袖拂:衣袖轻拂。
  • 杨花:柳絮。
  • 去却来:离去又回来。
  • 季重:人名,可能指作者的朋友。
  • 旧游:旧时的游伴。
  • 多丧逝:多已去世。
  • 子山:人名,可能指作者的朋友。
  • 新赋:新作的诗文。
  • 极悲哀:极其悲伤。
  • 眼看:亲眼看到。
  • 朝市:朝廷和市集,指繁华之地。
  • 成陵谷:变成了山谷,比喻变迁巨大。
  • 始信:才相信。
  • 昆明:地名,这里可能指昆明池,古代长安城外的一处池塘。
  • 劫灰:佛教用语,指世界毁灭后的余烬,比喻灾难后的景象。

翻译

在战乱之后,我在春天路过野外的池塘,看到落下的梅花,独自在晴朗温暖中徘徊。船只冲击着水鸟,它们飞起后又停下,我的衣袖轻拂着柳絮,它们离去又回来。想起旧时的游伴季重,许多已经去世,子山新作的诗文极其悲伤。亲眼看到繁华之地变成了山谷,我才相信昆明池已经变成了灾难后的景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后春日的凄凉景象,通过落梅、水鸟、杨花等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变迁的深切感受。诗中“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而“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则强烈抒发了作者对战乱后果的震惊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韩偓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悲悯情怀。

韩偓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