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 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 榛芜掩前迹,苔藓馀旧痕。 叔子尚遗德,山公此回轩。 维舟陪高兴,感昔情弥敦。 蔼蔼贤哲事,依依离别言。 岖嵚横道周,迢遰连山根。 馀烈暧林野,众芳揖兰荪。 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 远水明匹练,因晴见吴门。 陪游追盛美,揆德欣讨论。 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 流霞方泔淡,别鹤遽翩翻。 旧规倾逸赏,新兴丽初暾。 醉后接㒿倒,归时驺骑喧。 迟回向遗迹,离别益伤魂。 览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 怀贤久徂谢,赠远空攀援。 八座钦懿躅,高名播乾坤。 松深引闲步,葛弱供险扪。 花气酒中馥,云华衣上屯。 森沈列湖树,牢落望郊园。 白日半岩岫,清风满丘樊。 旌麾间翠幄,箫鼓来朱轓。 闲路蹑云影,清心澄水源。 萍连浦中屿,竹绕山下村。 景落全溪暗,烟凝半岭昏。 去日往如复,换年凉代温。 登临继风骚,义激旧府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洼尊:用石块凿成的酒杯。
  2. 榛芜:丛生的杂草。 (zhēn)
  3. 岖嵚(qū qīn):形容山路险阻不平。
  4. 迢遰(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5. 揆德:度量人的品德。 (kuí)
  6. 泔淡:水流盛大的样子。
  7. 接㒿(jiē lí):一种头巾。这里说醉后头巾歪倒。
  8. 驺骑(zōu qí):骑马的侍从。
  9. 徂谢:消逝,流逝。 (cú)
  10. 钦懿躅:钦慕美好的踪迹。 (qīn), (yì),美好; (zhú),足迹。
  11. 牢落:稀疏零落貌;冷落荒芜。

翻译

李公曾经登临饮酒之处,利用天然石块凿成洼形的酒杯。人间世事随岁月不断改变,岘山却从古至今一直留存。丛生的杂草掩盖了往日的足迹,只有苔藓还残留着昔日的痕迹。羊祜(叔子)留下了高尚的品德,山简也曾驾车到此。如今我们系船在此,陪着抒发高雅的兴致,追感往昔情怀愈发深厚。那些贤哲留下的事迹是那么可感,彼此离别时话语满含依恋。山间道路崎岖险阻,连绵到山根遥远无尽。前辈的遗风还温暖着树林原野,众多的花草都推崇兰花等香草。美好的德辉映照在山脚,美妙的赏景延续到高高的山原。远处的江水如同明亮的白练,晴天时能望见吴门。陪着游览追怀往昔的盛景美事,大家欣悦地讨论度量人的品德。器物有它成型的用途,功效源自大自然的造化。流动的云霞浩渺盛大,离群的仙鹤迅速地翩翩翻飞。旧日的规范倾于安闲的赏游,新的兴致如同初升的朝阳般明媚。醉酒之后头巾歪倒,回去时骑马的侍从喧闹不止。徘徊在遗迹周围,离别时刻愈发让人伤心。观览往事兴起思古之情,送别友人更是思绪繁多。怀念贤德之人,他们早已远去,想缅怀只能徒劳地攀援思念。位高权重之人钦慕贤人的美好踪迹,他们的大名在天地间传扬。松树繁茂引人漫步其间,葛藤柔弱让人小心攀扶。花的香气在酒中满溢,云霞似的光彩在衣上积聚。湖中树木繁茂地排列,郊外园圃冷落凋零。太阳挂在半山腰,清风吹满山丘和樊篱之地。旗帜在翠绿色的帐幕间飘动,箫鼓之声带着红色车驾传来。在幽静的山路上踏着云影前行,清澈的心情如同澄澈的水源。浮萍连接着浦中的小岛,翠竹环绕着山下的村庄。日光落下整个溪流都暗了下来,烟雾凝聚使半山岭都变得昏暗。过去的日子去了又来,一年年变换着冷暖。这次登临继承了古代的诗歌传统,情义激发起往昔对官署恩义的感怀。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展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开篇点明前往李公曾经饮酒之处,以石为洼尊这一细节引发对时光变迁的感慨,“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永恒。随后描述此地现状,榛芜、苔藓等景象增添了衰败与古老之感。接着通过羊祜、山简等典故,引入对古代贤德之人的追慕,体现出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对山水景色描述精彩,如“远水明匹练,因晴见吴门”“景落全溪暗,烟凝半岭昏”等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山水的动态与静态美。在情感表达上由对景致的观赏欣悦之情逐渐过渡到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对贤德古人已逝的惆怅。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怀人、感怀历史、欣赏山水和送别等多种情感于一体,语言雄浑古朴,用典恰当自然,在描绘眼前景与追溯往日情中,展现出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高妙的文学素养 。

颜真卿

颜真卿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颜师古五世从孙。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员外郎。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以直不容,屡贬官。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谥文忠。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