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陶渊明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 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 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 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龚胜:人名,字君宾,西汉末年彭城人。
  • 缙绅:jìn shēn,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 奕叶:yì yè,累世,代代。
  • :zhūn,艰难,困顿。
  • 漉酒巾:lù jiǔ jīn,滤酒用的头巾。

翻译

张良一心想着报答韩国,龚胜以事奉新朝为耻。 他拒绝去狙击秦始皇而舍生,令士大夫们悲叹。 哎呀陶渊明,累世都是晋朝的臣子。 自认为是公侯将相的后代,常常心怀国家的艰难困顿。 在庚子岁题诗,自认为是羲皇时的人。 手拿着《山海经》,头上戴着漉酒巾。 兴致追逐着孤云之外,心随着归鸟消失。

赏析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陶渊明。诗中先以张良、龚胜为例,凸显他们的气节,进而引出对陶渊明的歌颂。强调他世代为晋臣,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品格。诗中描述了陶渊明自比羲皇人,自由洒脱的形象,以及他手持书籍、头戴巾帽的独特姿态,表现出他的志趣和超凡脱俗。颜真卿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陶渊明的钦佩和赞赏之情,也展现了陶渊明在他心中的崇高地位。整体意境豁达而高远,体现出对高尚精神和人格的追求。

颜真卿

颜真卿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颜师古五世从孙。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员外郎。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以直不容,屡贬官。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谥文忠。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