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郊乐章青帝角音雍和

· 魏徵
大乐稀音,至诚简礼。 文物棣棣,声名济济。 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乃眷丰絜,恩覃恺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乐:盛大的音乐。
  • 稀音:稀有的音乐,指音乐的高雅和难得。
  • 至诚:极其真诚。
  • 简礼:简化的礼仪。
  • 文物:指礼乐制度和文化。
  • 棣棣:形容文雅、美好。
  • 声名:名声。
  • 济济:形容众多、盛大。
  • 六变:指音乐的六种变化,这里可能指音乐的多样性和变化。
  • 有成:成功。
  • 三登:三次登台,可能指重要的仪式或表演。
  • 无体:没有固定的形式,指灵活多变。
  • 丰絜:丰盛而洁净。
  • 恩覃:恩泽广泛。
  • 恺悌:和乐平易。

翻译

盛大的音乐难得一闻,至诚之心简化了繁琐的礼仪。 礼乐制度文雅美好,名声显赫,人才济济。 音乐经过六次变化而成功,三次登台表演形式多变。 丰盛洁净的祭品,恩泽广泛,和乐平易。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盛大的音乐和简化的礼仪,强调了至诚之心的重要性。诗中通过“文物棣棣”和“声名济济”描绘了礼乐制度的美好和名声的显赫,展现了文化的繁荣。同时,“六变有成”和“三登无体”体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丰絜”和“恩覃恺悌”则表达了祭品的丰盛洁净和恩泽的广泛,营造了一种和乐平易的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礼乐文化的崇高敬意。

魏徵

魏徵

魏徵,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