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翃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孺子亦知名下士,乐人争唱卷中诗。 身齐吏部还多醉,心顾尚书自有期。 要路眼青知己在,不应穷巷久低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流:这里指文采飞扬,才华横溢。
  • 杜陵:指杜甫,因其曾居杜陵,故称。
  • :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官员。
  • 孺子:年轻人,后生。
  • 名下士:有名望的士人。
  • 乐人:音乐家或歌手。
  • 卷中诗:指诗集中的诗歌。
  •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员的选拔和考核。
  • 尚书:古代官职名,相当于部长级别。
  • 要路:重要的道路,比喻重要的职位或地位。
  • 眼青:看重,赏识。
  • 穷巷:偏僻的小巷,比喻低下的地位或环境。
  • 低眉:低头,表示谦卑或沮丧。

翻译

你的才华依旧不减当年杜甫的风采,五十岁成为官员也不算晚。年轻人也知道你是有名望的士人,音乐家们争相演唱你诗集中的作品。你身为吏部官员,常常醉酒,但心中始终记得尚书的期望。在重要的职位上,你得到了知己的赏识,不应该在偏僻的小巷里久久低头。

赏析

这首诗是韩翃送别友人时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成就的赞赏。诗中,“风流不减杜陵时”一句,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也暗含了对杜甫的致敬。后文通过对友人官职、名声以及与尚书的期望的描述,展现了友人的地位和影响力。最后两句则鼓励友人不应因身处低微而气馁,而应抬头挺胸,因为知己的赏识和支持就在身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

韩翃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