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王相公缙

· 韩翃
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 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 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 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 无因随远道,结束佩吴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阁:古代丞相、三公官署厅门涂黄色,故称黄阁。
  • 帷幄:帐幕,在旁边的叫帷,四面合起来像屋宇的叫幄。这里指军中的帐幕。
  • 丹墀:古代宫殿前的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墀。
  • 冕旒: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
  • 汤左相:商汤的左相仲虺,这里比喻王缙的地位崇高。
  • 汉诸侯:汉代的诸侯王,这里比喻王缙权力之大。
  • 周南化:指周公在周南地区的教化,这里比喻王缙不改变原有的良好治理。
  • 赵北忧:指战国时赵国北方的边患,这里比喻王缙仍然承担着北方的忧虑。
  • 双旌:古代官吏出行时的一种仪仗,这里指王缙的出行。
  • 易水:河流名,在今河北省西部。
  • 幽州:古代州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
  • 塞草:边塞的草。
  • 边风:边地的风。
  •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

翻译

黄阁大开,帐幕之中,你站在红色的台阶上,侍奉着皇帝。 你的地位崇高如同商汤的左相,权力之大统领着汉代的诸侯。 你不改变周公在周南的教化,仍然承担着赵国北方的忧虑。 你带着双旌经过易水,率领千骑进入幽州。 边塞的草连天都是暮色,边地的风动地带来了秋意。 我无法随你远行,只能结束这身佩吴钩的生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缙的崇高地位和重大责任,通过历史典故和地理名词的运用,展现了他的威严与使命。诗中“黄阁”、“丹墀”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王缙的官职和地位,而“汤左相”、“汉诸侯”则进一步以历史人物作比,突出了他的权力和影响。后半部分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王缙远行的无奈和对自己未能随行的遗憾,同时也透露出对边疆安危的关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王缙的赞颂,也是对边疆战事的隐忧。

韩翃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