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南少府归寿春

· 韩翃
人言寿春远,此去先秋到。 孤客小翼舟,诸生高翅帽。 淮风生竹簟,楚雨移茶灶。 若在八公山,题诗一相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客:独自旅行的客人。
  • 小翼舟:小船,比喻船只轻盈。
  • 诸生:指众多学生或学者。
  • 高翅帽:古代学者常戴的一种帽子,形状似有高翅。
  • 淮风:指淮河流域的风。
  • 生竹簟:竹席,这里指用竹子编织的席子。
  • 楚雨:指楚地的雨。
  • 移茶灶:移动的茶炉,指随时可以煮茶的设备。
  • 八公山:山名,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北,相传为汉代八公隐居之地。

翻译

人们说寿春很遥远,这次离去,秋天之前就能到达。 独自旅行的客人乘坐着轻盈的小船,众多学生戴着高高的帽子。 淮河的风吹拂着竹席,楚地的雨滋润着移动的茶炉。 如果到了八公山,就请题诗一首,让我知道。

赏析

这首诗是韩翃送别南少府归寿春的作品,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祝愿和对未来相见的期待。诗中“孤客小翼舟,诸生高翅帽”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学者的风范,而“淮风生竹簟,楚雨移茶灶”则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细节。最后,诗人以“若在八公山,题诗一相报”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韩翃诗歌的独特魅力。

韩翃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