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五代武弁侍明光,辍佐中权拜外郎。 记事还同楚倚相,传经远自汉扶阳。 离堂处处罗簪组,东望河桥壮鼙鼓。 三城晓角启轩门,一县繁花照莲府。 上略儒风并者稀,翩翩驺骑有光辉。 只今右职多虚位,应待他时伏奏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武弁(biàn):古代武官的帽子,这里指武官。
  • 明光:汉代宫殿名,这里指朝廷。
  • 辍佐:停止辅佐,指离开原来的职位。
  • 中权:指朝廷中的重要职位。
  • 外郎:古代官名,这里指韦行军的新职位。
  • 楚倚相:指楚国的贤相,这里比喻韦行军的才干。
  • 传经:传授经典,指学问或教诲。
  • 汉扶阳:汉代地名,这里指学问的来源。
  • 离堂:离开的场所,指韦行军离开的地方。
  • 簪组:官员的服饰,这里指官员们。
  • 河桥:地名,指河阳的桥。
  • 壮鼙鼓:鼓声雄壮,表示军队的威武。
  • 晓角:清晨的号角声。
  • 轩门:高大的门,指官府的大门。
  • 繁花:盛开的花朵,比喻景象繁荣。
  • 莲府:指官府,因莲花象征清廉,故称。
  • 上略:高超的策略或才能。
  • 儒风:儒家的风范或学问。
  • 翩翩:形容风采或举止优雅。
  • 驺骑(zōu jì):骑马的侍从,这里指韦行军的随从。
  • 右职:重要的职位。
  • 伏奏:臣子向皇帝上奏。

翻译

五代时期,武官侍奉在明光宫,现在停止辅佐朝廷中的重要职位,拜为外郎。他的记事能力如同楚国的贤相,学问传授远自汉代的扶阳。离开的场所处处有官员们聚集,东望河阳的桥,鼓声雄壮。三城的清晨号角响起,开启了官府的大门,一县之内繁花盛开,照亮了清廉的官府。高超的儒学风范并非常见,他的风采优雅,随从骑马光辉照人。如今重要的职位多有空缺,应该等待他时,他会上奏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权德舆送别韦行军赴河阳的作品,通过描绘韦行军的官职变迁和才华,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如“武弁侍明光”、“传经远自汉扶阳”等,展现了韦行军的学识和才能。同时,通过“离堂处处罗簪组”、“东望河桥壮鼙鼓”等场景描写,营造了一种庄重而雄壮的氛围。最后,诗人对韦行军未来的职位和贡献寄予厚望,体现了对其的深厚情谊和政治期待。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