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昼

· 韩偓
春融艳艳,大醉陶陶。 漏添迟日,箭减良宵。 藤垂戟户,柳拂河桥。 帘幕燕子,池塘伯劳。 肤清臂瘦,衫薄香销。 楚殿衣窄,南朝髻高。 河阳县远,清波地遥。 丝缠露泣,各自无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陶陶:指欢乐的样子。
  • 迟日:春日。
  • 戟(jǐ)户:古代显贵之家,门前列戟为饰。
  • 伯劳:鸟名。
  • 无憀(liáo):无聊。

翻译

春天阳光明媚艳丽,尽情沉醉欢乐无比。时间缓慢如漏滴增添着春日,光阴似箭减少了美好的夜晚。藤条垂在有戟的门旁,柳枝轻拂着河上的桥。帘幕间有燕子穿梭,池塘边有伯劳鸟在啼叫。肌肤清润手臂纤细,衣衫单薄香气消散。像楚国宫殿中衣服窄瘦,又似南朝女子发髻高耸。河阳离这里很远,清波之地也很遥远。如丝般的愁绪缠绕着如露般的泪滴,各自都很无聊。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和氛围。从春景的明艳到时光的悄然流逝,从各种自然景物到人物的状态,全方位地展现了春天的特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如藤垂、柳拂、帘幕燕子等,营造出清新而富有活力的画面。同时,对人物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怨和无聊,与美好的春景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层次。整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与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韩偓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