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胧胧(lóng lóng):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 淡月:月光不强烈,显得柔和。
- 疏星:稀疏的星星。
- 喔喔(wō wō):形容鸡叫声。
- 残鸡:指天快亮时还在叫的鸡。
- 五更: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更次,五更即天快亮时。
- 一攒(zǎn):一簇,一堆。
- 野店:郊外的客栈或小旅店。
- 鼓笳(jiā):古代的两种乐器,这里指用鼓笳声来开启城门。
- 三叠:三次重复的鼓笳声,表示城门即将开启。
-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
- 峻阪(bǎn):陡峭的山坡。
- 鸣驺(zōu):马铃声。
- 烧起:指火光或火势。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宿鸟:夜晚栖息的鸟。
- 重裘:厚重的皮衣。
- 邮亭:古代供传递文书的人或旅客休息的地方。
- 驻节:停留,驻扎。
翻译
朦胧的淡月映照着稀疏的星星,残余的鸡鸣声报告着五更的到来。一簇灯火在野店中亮起,鼓笳声三次重复,宣告着严城的开启。霜凝结在陡峭的山坡上,马铃声缓慢响起;火光在稀疏的树林中升起,惊起了夜宿的鸟儿。寒风穿透了厚重的皮衣,我无法忍受寒冷,在邮亭停留,等待天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清晨行旅的景象,通过淡月、疏星、残鸡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诗中“灯火一攒开野店,鼓笳三叠启严城”生动地描绘了城门开启的场景,而“霜凝峻阪鸣驺缓,烧起疏林宿鸟惊”则进一步以霜、火、鸟等自然元素,增强了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的生动。最后两句表达了旅途中的寒冷与等待,体现了行旅者的坚韧与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于谦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