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校书吴中搜书

郊外亭皋远,野中岐路分。 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 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 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亭皋(tíng gāo):水边的平地。
  • 岐路:分岔的道路。
  • 苑门:园林的门。
  • 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西。
  • 山翠:山上的绿色植被。
  • 春云:春天的云彩。
  • 秦阁:指秦地的藏书阁。
  • 遗典:遗留下来的典籍。
  • 吴台:指吴地的藏书台。
  • 阙文:缺失的文献。
  • 校理:校对整理文献。
  • 清江濆(fén):清澈的江水边。

翻译

在郊外的平地上,亭子显得遥远,野外的分岔路众多。 园林的门对着渭水,山上的绿色与春天的云彩交织。 秦地的藏书阁中藏有许多珍贵的典籍,吴地的藏书台则寻找着缺失的文献。 君王希望你能够校对整理这些文献,不要停留在清澈的江水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郊外宁静而美丽的景色,通过“亭皋远”、“岐路分”、“苑门临渭水”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与多样。诗中提到的“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反映了当时对文化遗产的重视,而“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则体现了对知识分子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投身于文献的整理与传承,不要被外界的宁静所迷惑,停滞不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知识分子的鼓励。

储光羲

储光羲

唐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玄宗开元十四年进士。任冯翊、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后隐居终南。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于岭南。有集。 ► 2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