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叶夷仲瞻云轩

· 孙蕡
天台之山天尺咫,叶侯家住天台里。 侯家兄弟联班行,总以才名佐天子。 大侯作县多政声,小侯差小亦作丞。 乡人聚首作密语,阿堵名门生宁馨。 名门宁馨相济楚,大侯好文兼好武。 小侯词赋亦惊人,五言七言追乐府。 天台本与仙家邻,二侯亦是仙中人。 芝兰玉树晓辉映,桃花流水春氤氲。 十年分散游梁楚,匆匆高堂日将暮。 大侯去家已可怜,小侯在官心更苦。 日想严亲鬓已霜,二儿有泪如迸浆。 凌风欲借双黄鹄,千里送儿还故乡。 乡中何物令侬羡,云去云来千万片。 云来桑梓杳莫分,云去乡关隐还见。 岂无杨子屋三椽,亦有苏秦二顷田。 同居贫贱心亦乐,富贵远别徒悁悁。 三椽足以庇风雨,二顷宁当代禾黍。 宦游经岁复经年,胡不遄归奈何许。 丹阳水通东浙河,侬今欲度水无波。 石头艇子无钱买,云去云来奈尔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台:山名,位于浙江省东部。
  • 尺咫:形容距离很近。
  • 班行:指同僚或同辈。
  • 阿堵:这个,这里指叶侯家。
  • 宁馨:美好的样子。
  • 济楚:整齐,整洁。
  • 乐府: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 芝兰玉树:比喻优秀的子弟。
  •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 梁楚:指古代的梁国和楚国,泛指中原地区。
  • 迸浆:泪水涌出的样子。
  • 桑梓:比喻故乡。
  • 杨子屋:指简陋的房屋。
  • 苏秦二顷田:指苏秦的田地,比喻不大的产业。
  • 悁悁:忧愁的样子。
  • 庇风雨:遮风挡雨。
  • 代禾黍:代替庄稼。
  • 遄归:迅速归来。
  • 石头艇子:指坚固的小船。

翻译

天台山离天只有一尺之遥,叶夷仲就住在天台山里。叶家的兄弟们都是朝廷的官员,都以才华闻名于世,辅佐天子。大叶侯在县里政绩斐然,小叶侯虽然年轻,也担任了副职。乡里人聚在一起低声议论,都说这个名门望族生出了这样优秀的孩子。这些孩子个个整洁美好,大叶侯既爱好文学又擅长武艺。小叶侯的词赋也令人惊叹,他的五言七言诗追随着古代乐府的风格。天台山本来就与仙境相邻,两位叶侯也是仙人一般的人物。他们的家庭像芝兰玉树一样光彩照人,桃花盛开,春水泛起涟漪。十年前我们分散在中原各地,时间匆匆,父母已经年迈。大叶侯离开家乡已经让人感到惋惜,小叶侯在官场上的心情更加沉重。他们日思夜想,严亲的鬓发已经斑白,两个儿子的泪水如涌泉般流淌。他们渴望借助双黄鹄的力量,千里迢迢送自己回到故乡。故乡有什么让我羡慕的呢?是那千变万化的云彩。云来时,家乡的景色模糊不清;云去时,故乡的景象又隐约可见。虽然没有杨子的三间屋,也没有苏秦的二顷田,但同居贫贱也是一种乐趣,富贵远别只会让人忧愁。三间屋足以遮风挡雨,二顷田足以代替庄稼。在外做官已经多年,为何不快点归来呢?丹阳的水通向东浙河,我现在想要渡河,但河面平静无波。没有钱买石头艇子,云去云来,我又能如何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叶夷仲家族的荣耀与忧愁,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和对叶家兄弟的赞美,展现了他们的才华与品德。诗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归乡的渴望。通过对云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故乡的复杂情感,既怀念又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情的深切感受。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