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居为陈则颜赋

江城有甲第,楼阁高嵯峨。 朝骑骏马出,驰骋意气多。 我居田野中,衡门掩藤萝。 岁月不易得,聊以保天和。 清风起兰芷,明月扬素波。 琴书正可陈,奈此閒静何。 况兹桃花村,仙源入山阿。 山中有俦侣,亦足同啸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第:原指科举考试的第一等,后泛指显贵的宅第。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这里用来形容楼阁高大。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 藤萝:一种攀援植物,常用来形容隐居或荒废的环境。
  • 天和:自然的和谐,指保持内心的平和。
  • 兰芷:兰草和白芷,都是香草,这里指清新的香气。
  • 素波:清澈的波纹,这里指月光下的水面。
  • 仙源:指隐居的理想之地,常与桃花源联系在一起。
  • 山阿(ā):山的曲折处。

翻译

在江城有一座显贵的宅第,楼阁高耸入云。早晨骑着骏马出门,意气风发。而我居住在田野之中,简陋的房屋被藤萝覆盖。岁月不易得,我聊以保持内心的平和。清风中兰草和白芷的香气四溢,明月下波光粼粼。琴书正是我所喜爱的,奈何我如此喜爱这份宁静。何况这桃花盛开的村庄,就像是仙境一般隐入山中。山中有着同伴,也足以一同吟咏歌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江城显贵与田野隐居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中“清风起兰芷,明月扬素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结尾的“山中有俦侣,亦足同啸歌”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中的精神满足和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乌斯道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字继善。乌本良弟。与兄俱有学行。长于诗,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尤精书法。洪武初得有司荐,为永新县令,有惠政。后坐事谪戍定远。放还,卒。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