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兴感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

公读西竺书,我读东鲁文。 我坐支叶烦,复有彼此分。 何当罄忘之,缁素如一人。 譬生文字先,同为葛天民。 无言亦无辩,熙熙乐芳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竺书:指佛教经典,因佛教起源于印度,古称印度为西竺。
  • 东鲁文:指儒家经典,因孔子为鲁国人,故称儒家经典为东鲁文。
  • 支叶:比喻琐碎的事物或繁杂的细节。
  • 罄忘:完全忘记。
  • 缁素:指僧侣和俗人,缁指僧侣的黑色袈裟,素指俗人的白色衣服。
  • 葛天民: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这里指原始社会的人。

翻译

你读佛教的经典,我读儒家的文章。 我因琐事烦恼,又因信仰不同而分隔。 何时能完全忘记这些,僧俗如同一心。 就像生在文字出现之前,同为原始社会的人。 无需言语也无需辩论,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春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乌斯道对于不同信仰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的向往。诗中,“公读西竺书,我读东鲁文”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我坐支叶烦,复有彼此分”则反映了因信仰和文化的差异带来的隔阂和烦恼。然而,作者通过“何当罄忘之,缁素如一人”表达了对消除隔阂、实现心灵相通的渴望。最后,“无言亦无辩,熙熙乐芳春”描绘了一种超越言语和辩论的和谐境界,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共同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

乌斯道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字继善。乌本良弟。与兄俱有学行。长于诗,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尤精书法。洪武初得有司荐,为永新县令,有惠政。后坐事谪戍定远。放还,卒。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