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秬

忆昔垂髫见我初,英英气宇陋童乌。 谁知白玉楼徵记,遽使丹山凤失雏。 讣入庭闱深慨惜,诗传朝野共嗟吁。 何由高擘匡庐石,为勒遗文立墓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忆昔垂髫:回忆起年幼时。垂髫,指儿童,因为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 英英气宇:形容人的气质英俊,气度不凡。
  • 陋童乌:指普通的儿童。乌,乌鸦,比喻普通。
  • 白玉楼徵记:传说中天上的楼阁,徵记指征召的文书。这里比喻曾秬被天命召去。
  • 遽使丹山凤失雏:突然使得凤凰失去了幼雏。丹山凤,指凤凰,比喻高贵的人。
  • 讣入庭闱:讣告传到家中。庭闱,指家中的庭院。
  • 诗传朝野共嗟吁:诗篇传遍朝廷和民间,大家都叹息。
  • 高擘匡庐石:高高地举起匡山的石头。匡庐,指庐山。
  • 为勒遗文立墓隅:为了刻写遗留下来的文章而在墓旁立碑。勒,刻。

翻译

回忆起年幼时初次见到你,你的英俊气质远超普通儿童。谁知天命竟如此迅速地召你而去,就像凤凰突然失去了幼雏。讣告传到家中,深感惋惜,你的诗篇传遍朝廷和民间,大家都叹息不已。我多么希望能在庐山上高高举起一块石头,为你刻下遗留下来的文章,立在墓旁。

赏析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曾秬早逝的深切哀悼和对其才华的极高评价。诗中,“英英气宇陋童乌”一句,既是对曾秬童年时期非凡气质的赞美,也预示了他未来的不凡。而“白玉楼徵记,遽使丹山凤失雏”则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曾秬被天命过早召去的无奈和悲痛。最后两句则寄托了诗人对曾秬的深切怀念,希望能在庐山上为其立碑,让后人铭记其才华和贡献。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挽诗。

夏原吉

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