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正月十七日避地商墓

· 袁华
溪阁春明雨乍停,游丝百尺堕窗棂。 燕归故国蘼芜绿,战退空原燐血青。 未见王师除叛逆,谩将词赋慰飘零。 艰时会合须谋醉,笑指丹泉泻玉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申: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商墓: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溪阁:建在溪边的阁楼。
  • 春明:春天的阳光。
  • 游丝:飘动的细丝,常指蜘蛛丝或柳絮。
  • 窗棂:窗户的格子。
  • 燕归故国:燕子回到它们原来的栖息地。
  • 蘼芜:一种野草,这里指野草丛生。
  • 战退:战争结束,军队撤退。
  • 燐血青:指战场上留下的血迹,因时间久而呈现青色。
  • 王师:帝王的军队。
  • 叛逆:叛乱的敌人。
  • 谩将:随意地,无目的地。
  • 飘零:漂泊无依。
  • 艰时:艰难的时期。
  • 谋醉:设法让自己醉倒,以逃避现实。
  • 丹泉:红色的泉水,这里指美酒。
  • 泻玉瓶:从玉瓶中倒出。

翻译

在丙申年的正月十七日,我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商墓这个地方。溪边的阁楼上,春日的阳光下,雨刚刚停歇,飘动的细丝轻轻地落在窗户的格子上。燕子回到了它们在故国的巢穴,那里野草丛生,绿意盎然。战争虽然已经结束,军队撤退了,但战场上留下的血迹依旧青青。我还没有看到帝王的军队来清除叛乱的敌人,只能随意地用诗词来安慰自己漂泊无依的心情。在这个艰难的时期,我只想设法让自己醉倒,笑着指向那红色的泉水,从玉瓶中倒出美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时期的一个春日景象,通过对比自然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诗中“燕归故国蘼芜绿”与“战退空原燐血青”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后者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末句“笑指丹泉泻玉瓶”则透露出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逃避现实,寻求心灵上的慰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时代苦难的深刻感受。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