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采石

采石江头夜舣舟,揽衣乘兴步江楼。 一天灏气凝风露,万顷寒波浸斗牛。 烧烛题诗陈往事,倒囊沽酒涤新愁。 锦袍学士知何在,明月娟娟照古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舣舟:停船靠岸。
  • 揽衣:提起衣服的前襟。
  • 灏气:浩大的水气。
  • 斗牛:指天空中的斗宿和牛宿,这里泛指星空。
  • 烧烛:点燃蜡烛。
  • 倒囊:倾囊,指花费所有的钱。
  • 沽酒:买酒。
  • 锦袍学士:指李白,因其曾有“锦袍夜行”的典故。
  • 娟娟:形容月光柔和美好。
  • 古丘:古老的坟墓,这里指李白的墓。

翻译

夜晚在采石矶的江边停船,我提起衣服的前襟,乘着兴致登上江边的楼阁。 满天的浩大气息凝结在风露之中,万顷的寒波映照着星空。 点燃蜡烛,题写诗句,回忆往事;倾尽囊中钱财买酒,以酒消解新愁。 那位穿着锦袍的学士如今何在?只有那柔和美好的月光照耀着古老的坟墓。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在采石矶江边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深沉的思古之情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一天灏气凝风露,万顷寒波浸斗牛”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江景的壮阔,而“烧烛题诗陈往事,倒囊沽酒涤新愁”则细腻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结尾的“锦袍学士知何在?明月娟娟照古丘”更是以问句形式,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历史的沧桑感。

注释

  • 舣舟 (yǐ zhōu):停船靠岸。
  • 揽衣:披上衣服。
  • 江楼:临江的楼阁。
  • 灏气 (hào qì):清朗的天空之气。
  • 凝风露:凝聚了露水,形容夜晚清凉。
  • 万顷寒波:广阔的寒冷江面。
  • 斗牛:指北斗星和牵牛星,这里泛指星空。
  • 烧烛:点燃蜡烛。
  • 陈往事:回忆过去的事情。
  • 沽酒:买酒。
  • 涤新愁:洗涤新的忧愁。
  • 锦袍学士:穿着华丽锦袍的学者,暗指古代贤人。
  • 娟娟:明亮美好的样子。
  • 古丘:古老的坟丘,暗示历史遗迹。

翻译

夜晚,我停船在采石矶江边,披着衣服乘着兴致走上江边的楼阁。满天的清气凝结成露水,映照在万顷寒冷的江面上,仿佛星空都被浸染其中。我点起蜡烛,写下诗篇来追忆过去的时光,又打开行囊买酒,想要借此洗去心中的新愁。那位曾经穿着锦袍的学士如今又在哪里呢?只有那轮皎洁的明月,静静地照耀着这片古老的陵墓之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原吉在夜晚的采石矶停留时的情景,通过江头泊舟、漫步江楼,表达了他闲适而又怀旧的情感。"灏气凝风露"与"万顷寒波浸斗牛"两句,以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江夜的静谧与壮丽,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烧烛题诗"和"倒囊沽酒"则透露出诗人试图借回忆和饮酒来排解心中愁绪的努力。最后,诗人以"锦袍学士"和"明月娟娟照古丘"结尾,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是对自己命运的反思,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历史的深沉思考。

夏原吉

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